截至2024年8月9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在下半年内已开出罚单1357张,涉及银行业从业人员的禁业处罚高达32人。这一数据揭示了金融行业在合规方面的持续压力和监管的高强度。
2024年二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433.1万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185.1万亿元,同比增长7.9%,占比42.7%;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72.1万亿元,同比增长3.7%,占比16.7%。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宏观调控,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1%,生产稳定增长,需求持续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加快成长。
1月15日,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7790亿元,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操作金额为9950亿元,利率为2.5%,与前次持平。
2024年8月2日,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工作的通知》,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给当前严峻的信贷环境注入了一剂强心剂。随着小型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和农户等重点领域贷款的适用对象扩大,金融机构在普惠信贷业务中将面临更为宽松的监管环境。然而,银行是否会因此放开贷款?
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国经济面临的内外部挑战不断加剧。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积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增强市场信心,刺激经济发展,确保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及众多金融管理部门的工作部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增强市场信心的战略已全面展开,并为中国经济的复苏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跨境金融活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展开。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日益凸显,已然成为全球经济舞台的重要角色。跨境人民币业务自启动以来,经历了十五年的快速发展,成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动力。
近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对江苏省四家农村商业银行的国债交易行为展开自律调查,因其涉嫌操纵市场价格和利益输送。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也对相关银行的股价产生了显著影响。
近年来,金融服务的创新与发展在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作为一家扎根于北京的地方金融机构,北京农商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服务地方经济,特别是在与各区政府的战略合作中,展现了强大的金融服务能力与社会责任。这一系列合作不仅体现了政银之间的深度融合,也为地方经济的转型与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资产管理业务是现代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商银行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加快现代金融服务转型,全面提升投资管理与研究能力,从产品和投资两端共同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推动由资产管理和资产托管等金融服务构成的大资管业务规模突破30万亿元大关,既为居民提供多元化的财富管理产品与服务,也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资金支持。
作为金融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内容,人民币国际化是方向,也是趋势,始终焕发着旺盛生命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
坚守自我革命根本政治方向,突出“两个维护”深化政治监督。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坚守自我革命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方向,最重要的就是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这是纪检监察机关新时代强化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